“开封有个包青天久久人做人爽一区二区三区,铁面无私辨忠奸......”。这首电视剧《包青天》的主题曲当年非常的脍炙人口,金超群先生扮演的包大人也是深入人心,至少那时在我的心里,开封府的府尹就应该是包大人。不过,虽然包大人如此敬业,但他却并不是正牌的开封府尹,这是怎么回事呢?
在这个职位上,除了赵廷美外,其他人都当了皇帝。鉴于这个职位如此重要,因此不常设。但开封府尹相当于首都市长,一天没有也是不行。这样,一个“权知开封府”的职位就应运而生了。所谓“权知”,就是代理,但这个代理可不是临时工,是算正式编制的,该有的待遇一样不少。
官的作用是用来确定待遇,也叫“寄禄官”。比如某人在宋朝担任户部尚书,千万不要以为全国的财政和民政都归他管,他能管的其实就是他那一家子的户口和收入,要是碰到个“妻管严”,那么“家庭户部尚书”都做不了了。真正的户部尚书叫“三司使”。
“差遣”,就是实际干的事情,像本文中包大人担任的“权知开封府”职位,就是差遣,宋朝的知州,知府,知县都是差遣,开封府比较特殊,加了个“权”字,表示代理。此时包大人真正的官是“右司郎中”,从五品,单从待遇品级上来看,这实在不能算什么大官。差遣一般都带有“判、权、知、直、监、提举、提点”等字,所以从官名很容易判断官员实际干的事情。
还有一个“职”,指的是“馆职”(昭文馆、史馆、集贤院,秘阁等的职位),加上些虚衔如大学士,学士等,来表示高级文官的清贵地位。比如包大人就当过“龙图阁大学士”,所以又被称为“包龙图”。宋朝的官员们很看中这个,虽然只是个荣誉职位,但“一经此职,遂为名流”,这表示可以接触到一个更高层的圈子。
靠着这样一套制度,宋朝保证了读书人只要考上了就有官做,区别只在于有没有实际的“差遣”,由此带来的副作用是“冗官”很多,很多人光拿钱不干事,或者说想干事也没法干。
包大人权知开封府的日子并不长,只有一年半的时间,从嘉祐元年(1056年)十二月,被召任权知开封府,迁升右司郎中开始,到嘉祐三年(1058年)六月,升为右谏议大夫、权任御史中丞为止。但是就是这短短的一段时间,就为他赢得的当时和后世的广泛赞誉。权知开封府时,包大人整顿吏风,改革诉讼制度。俗话说“堂堂衙门朝南开,有理无钱莫进来”。本来按开封府的旧制,状纸要先交给守门的府吏,再由府吏转呈,是否审理,何时审理,则由府吏通知。这里面就大有文章可做。老百姓们要是手里没钱,状子送进去就是石沉大海了。包大人到任后,大开正门,使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,自陈冤屈,于是审案也更能公正合理。于是百姓们说:“关节不到,有阎罗包老”。
参考资料:
《宋史·包拯传》久久人做人爽一区二区三区
赵廷美宋朝开封开封府权知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